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笔记一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选择:
1.“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2.“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即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广义的“文化”定义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
4.狭义文化的定义不但适用于人类文化,而且适用于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化学等较为具体的范围。
5.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国别文化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6.我们可以把文化归纳为两个层次:上层文化和地层文化,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7.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煤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
8.关于文化的分科,有两分法(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三分发(物质,制度,精神);四分发(物质,制度,风俗,思想价值取向或物质,制度,精神,语言)
9.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10.云贵高原是古代所谓“西南夷”。
11.典型的体现就是各国思想文化鲜明的地方特色,三晋之地多法家人物,齐,鲁多儒学,阴阳之士,南楚则是道家的故乡。
12,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南晋的道家及楚词文化,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13,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以下几项:一是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运河的开凿。
14,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15,“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16,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皇帝,疑项,高辛,尧,舜。
17,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18,自五帝时期以来,宗教崇拜大体育超自然神,天地神氏和祖先神三大分野,好鬼神的殷商人自然全盘继承。
19,春秋战国是文化观念的原闯时代。
20,白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
21,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据汉代人的总结,有所谓“九留十家”之说,有儒家,到家,发家,墨家,阴阳家,刑名家等派别。
22,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
23,儒家的人生哲学是伦理的也是宗教的,对中国人的人生观有莫大的影响。
24,儒家的影响在道德在事功道家的影响在超脱,在艺术。
25,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逍遥”,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
26,早期发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俚,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等。
27,后期法家的极大成人物是韩非子。
28,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
29,墨子学派的出现本身,是那个时代私有生产大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思想的代言人。
30,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为代表。
31,阴阳家的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和地层文化都有很深的影响。
32,董仲舒用它来解释〈春秋〉,建立了“天下感应”说,而民间的各种禁忌迷信,也多为阴阳五刑思维方式下的产物。
33,名家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后期的墨家学派及庄子的某此理论,与这个学派也有密切的关系,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成长期,也是中国王朝政治第一次强盛期。
34,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历史上最伟大的高峰,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黄多时期。
35,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成长期,也是中国王朝政治第一次强盛期。
36,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而佛教的东传,是打通西域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37,两汉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
38,有许多科目,其中孝,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其他科目还有明经,明法,尤异,治剧等,三科中,孝廉重德行,茂才重才能,贤良方正则重在学问。
39,三科取士是政治,也是文化行为,对化导社会以道德立身,以学问扬名,有着非常实在的作用。
40,魏晋以后的门阀制度就从这里开始。
41,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够变成一个事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两汉时期。
42,“五湖”之说,即匈奴,鲜睥,翔,实则内迁的人群并不止这些,如卢水胡,山胡,焦胡等。
43,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玄学,旋风大畅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一般认为始于曹魏的何晏,王粥。
44,玄学之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清淡”,清淡是士流交际中的风雅。
45,汉武帝同西域,中国与中亚的道路打通,佛教也从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到东土。
46,最早传入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四十二章经〉而早期的传教者为西域胡僧。
47,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可分为两阶段,前期以班若学为主,后期以问心为主。
48,北朝大规模的灭佛有两次,一次是发生于北魏太五帝时期,再一次是北周武帝字文朝时期。
49,在南朝则表现为义理的冲突,计有沙门是否影响王者致敬之争,黑白论之争,神灭神不灭之争以及夷夏之争等。
50,最富于观念论色彩的是神灭论的争论,这场争论以范缜〈神灭论〉最著名。
51,科举制度创始于隋而大兴于唐。
52,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问世于北宋。
53,中国科技的发展有几个高潮时期,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魏晋南北朝另一个就是唐宋之际,每个时期都是生产开发的高涨期。
54,〈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四部著作中的义理,得到深入的研究和阐明,最终朱惠为四部书作的注释流行开来。
55,今天的北方人大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汉族后商,同元朝征服者一起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相互学习,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56,在中国方面,大约从元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的人民就开始了“下南洋”的历史,大量的华人来到东南亚开展着经济,建立华人社会。
57,朱元璋有“片板不许下海”的规定。
58,在唐宋科举考试一般是把经学作为基本知识来考核的,明朝改用八股文取士,题目就出自朱惠的〈四书章句〉。
59,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正全书〉,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及朱戴育的乐律研究,都获得空前的成就。
60,通俗化,平民化是明代乃至清代文学艺术的特征,显示出一代文人特有的社会心态。
61,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痍。
62,清王朝文化体现在两件事情上,一是〈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文献的编辑。
63,鄂尔泰等编修〈授时通孝〉,张履祥〈补农书〉等农学水利著作,都有相当高的价值。
64,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除此之外,还有牧业,林业和渔业等。
65,在中国的黄河下,下游地区,是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农耕业的萌芽。
66,在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寿古学者发掘了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志和公元前四五千年的屈家岭文化遗志,可见当时已有农业定居生活。
67,中国早期的农业文化,发生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
68,宋元两代,传统农具发展到高峰期,元王桢在〈农书〉中,设〈农器图谱〉十二卷二十门。
69,南北方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南方农业是稻做行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水稻和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桑蚕业也很发达,北方农业是麦栗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粒子,高粱,玉米,谷子,豆类,以梨耕为主和渠双灌等。
70,现在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成书于公元前137年的〈淮南子〉。
71,至西汉中期,历法定型,二十四节气同时确立下来,成为统一的立法制。
72,我国南北各地在春分前后,要举行开耕议事,俗称“打春牛”。
73,县俯的开耕议事由县官主持,乡村的春耕议事由民间组织主持,从春种到秋收,要举行灌溉仪式,以保证农业收成。
74,秋季新谷登场后,各地要举行秋报仪式,迎神塞社,入税冬后举行东藏仪式,感谢天地的恩赐和祈祷来年丰收。
75,北朝贾思胰〈齐民要术〉。
76,市商贸易的方式,第一种是农商兼营,第二种是行商经营,第三种是坐商经营。
77,市商的经营之道,市声,牌匾,字号,商幌。
78,我国的经营习惯,敬财神,经销,广告。
79,行会的管理方式主要有,宗师崇拜,师徒传承,行业禁忌。
80,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居住方式,居住建筑格局和仪式。
81,我国的居住用房主要有五种形式,半穴式,干栏式,井干式,石室,土木结构或木石结构式。
82,居住建筑格局与文化的关系,院墙,院门,庭院。
83,我国居室的室内格局,大体分睡处,神位,照明,取暖和贮藏几块。
84,居住建筑仪式分选址仪式,上梁仪式,贺新房仪式,使用家具的仪式,祭灶仪式,搬迁仪式。
85,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念包括以下几点,民本思想,节约粮食,人格教育,食疗观。
86,我国的群体饮食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仪式饮食,阶层饮食,节日饮食,民间组织饮食,待客饮食,馈赠饮食。
87,服饰的构成要素是质(原料),形(样式),饰(佩带的饰物)色(颜色)和画(图案)。
88,服饰的形制有四种基本类型,第一,衣着,第二,附属装饰品,第三,人体自身的装饰,第四,带有装饰性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用品。
89,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包括服饰的环境标志,性别标志,体型标志,年龄标志。
90,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包括服饰的信仰标志,阶层标志,礼仪标志,政治含义,职业标志和审美标志等。
91,在我国传统的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
92,“五服”,指斩滚,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服制。
93,交通行旅的文化心结,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
94,至两汉时期,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定型,至今未有重大改变。
95,黄铺谊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
96,在宋代成书的《洗冤录》则是中国,也是世界少见的法医专著。
97,现存最早的医学专书是南朝道士陶弘景补充修订的《伸农本草经》。
98,中国传统医学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即以神农草药串脉络的药物学医疗体系,和以皇帝,伏薏针砝为脉络的针灸学医疗体系。
99,沈括,苏颂等第一流的文化科技人才,他们都是进士出身,科举制对唐宋文化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100,中国俗称“礼仪之邦”,坐卧有礼,它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
101,从社会文化角度看,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礼是贵族等级的规范,礼是乡里庶族的规范,礼是立身处世的准则。
102,天神祭祀包括天旁祭祀,日月星辰祭祀,气象神祭祀三中。
103,地神祭礼主要包括大专祭祀,社诣祭祀,山川祭祀等。
104,祭祀典礼是古代中国政治社会生活的重大内容,“国之大事,危机羽绒”,一语道尽了传统中国的政治奥秘。
105,冠礼是古代成人礼,冠礼是社会礼仪的起点。
106,先圣师的祭祀自然以孔子为中心。
107,《孝经》有“礼不下庶人”之说 .
108,第五章主要从思维模式,哲学观念,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来阐述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的。
109,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是一种整体,重体会,以为基础的直观思维。
110,“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111.用中,执中是指必须经过对两端的调整而达到和谐。
112.到宋代程颐提出了知先行后的主张。
113.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反对离行以为知提出了行先知后说。
114.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全真派。
115.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即是重要的文化理象,又是文化的载体。
116.中国境内有56 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却至少有80多种。
以上就是关于《自考中国文化概论笔记一》的全部内容,如需了解更多学历提升、自考报名报考时间、自考报名流程、自考院校和专业查询、开考时间安排、自考课程、自考教材购买等的相关问题,可随时添加广东自考网《专业老师微信》进行在线沟通了解哦~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