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一)
温馨提示
亲爱的学员,您好!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一切被剥削阶级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先进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D.全体劳动群众的世界观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近代以前的哲学的基础问题
B.欧洲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3.“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这是( )
A.神秘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范畴是( )
A.一切哲学的基石 B.唯物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C.辩证发展观的基石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石
5.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句话体现了( )
A.唯物主义时空观 B.形而上学时空观
C.主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D.客观唯心主义时空观
6.“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 )
A.物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一切联系
C.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各种联系
D.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的所有联系
8.中国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变化发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9.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源泉是( )
A.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B.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
C.事物之间的相互排斥 D.事物的内部矛盾
10.唯物辩证法认为,条件是( )
A.同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相关联的诸要素的总和
B.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C.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
D.事物之间联系的环节
11.“因果联系是人们多次看到两组先后相随的现象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 )
A.肯定了因果关系的普遍性 B.肯定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C.坚持了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 D.是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观点
12.抽象的可能性是指( )
A.目前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B.永远不能实现的可能性
C.坏的或令人厌恶的可能性 D.具备一定根据但当前无法实现的可能性
13.在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构成的矛盾运动中( )
A.内容总是落后于形式 B.形式总是不适合内容
C.形式和内容一般是基本适合的 D.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
14.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
A.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不可靠的反映 B.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C.通过感官对事物直接、形象的认识 D.借助于思维对事物间接、抽象的认识
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主要区别在于( )
A.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
B.第一次飞跃的任务是认识世界,第二次飞跃的任务是改造世界
C.第一次飞跃是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则获得理性认识
D.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次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认识
16.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唯心主义真理观
C.相对主义真理观 D.实用主义真理观
1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8.“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种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宿命论
1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对象是指( )
A.地下的各种矿藏 B.各种劳动产品
C.劳动过程中被加工的物质对象 D.全部生产资料
20.与生产力不同,生产关系是指(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C.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D.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21.历史上有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在社会意识的某些领域超过了经济先进的国家。这种情况表明( )
A.社会意识有自己独立的历史
B.社会存在不能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不能直接反映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2.划分技术社会形态的标准是( )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形式
D.生产的运输设备和信息传输系统
23.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是( )
A.国家政权 B.道德观念
C.宗教信仰 D.政治法律思想
24.简要地说,阶级的实质是( )
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实行政治统治 B.人们在社会分工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掌握指挥权
25.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A.建立革命政党问题 B.关于国家政权问题
C.创立革命理论问题 D.解决部队给养问题
26.科学的发展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B.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C.哲学指导思想是否正确 D.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7.资产阶级思想家考察人性和人的本质的方法的最大缺陷是( )
A.从具体的个人出发 B.从抽象的人出发
C.从人的自由出发 D.从人的先天本性出发
28.人有多方面的属性,其中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生理结构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心理特点
29.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不同,人在价值关系中( )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有者 D.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
30.“支配物理世界的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这种观点属于( )
A.宿命论的历史观 B.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C.决定论的历史观 D.非决定论的历史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各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
A.“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B.物是感觉的集合
C.水是世界的本原 D.火是万物的本原
E.世界是由元气构成的
32.下列属于非理性主义的有( )
A.黑格尔主义 B.唯意志主义
C.贝克莱主义 D.弗洛伊德主义
E.实证主义
3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关系的有( )
A.系统论不能取代唯物辩证法 B.系统论优于并高于唯物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包括现代系统论 D.系统论证实并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E.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互相补充和促进
3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C.它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D.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E.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5.下列说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的有( )
A.真理是一个过程 B.真理是全面的
C.真理是具体的 D.真理是客观的
E.任何真理都只具有相对性
36.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A.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人口因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D.人口状况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E.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制约
37.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两者区别的有( )
A.前者错综复杂,后者简单清晰
B.前者有鲜明的阶级性,后者阶级性不明显
C.前者不定型、不系统,后者已经系统化、理论化
D.前者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后者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
E.前者直接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后者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
38.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正确方法有( )
A.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彻底改变基本经济制度 D.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E.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 )
A.科学技术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各类要素中去
C.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D.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E.科学技术可以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40.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是因为个人为社会做贡献( )
A.能够得到社会的赞扬和好评 B.是为了从社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C.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D.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E.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41.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7分)
42.简述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7分)
43.简要说明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社会历史的进步。(6分)
44.简要说明劳动的社会性。(6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试论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12分)
46.结合中国环境问题的实际,说明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的环境问题。(12分)
47.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12分)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B 5.C 6.B 7.A 8.C 9.D 10.A
11.D 12.D 13.D 14.C 15.B 16.A 17.C 18.C 19.C 20.D
21.D 22.A 23.A 24.C 25.B 26.D 27.B 28.C 29.D 30.A
二、多项选择题
31.ACDE 32.BD 33.ADE 34.ABCDE 35.ABCD
36.ABCE 37.CDE 38.ABDE 39.BCD 40.CDE
三、简答题
41.答:(1)现代科技革命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例如,射电望远镜的发明和使用,使人们对宏观宇宙的观察可达200亿光年以上。物质结构理论,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分)
(2)现代科技革命取得的丰硕成果,证实、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爱因斯坦相对论以确凿的科学事实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性。(2分)
(3)现代化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不断涌现新的问题,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例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提出的伦理问题、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等,都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3分)
42.答:(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事物内部包含着肯定和否定的矛盾,否定是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发生的自我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不承认事物的矛盾,它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2分)
(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形而上学否定观把否定看作是对事物的消灭,是事物变化的结束。(2分)
(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形而上学否定观不承认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它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否定一切。(3分)
43.答:(1)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必然性。奴隶主残酷地剥削压迫奴隶,当然应该从道义上加以谴责,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奴隶制在当时具有进步性。(2分)
(2)奴隶制保存了大量的劳动力,把奴隶用于生产劳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分)
(3)奴隶制对于奴隶本身也是一种进步,因为作为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是被杀掉或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1分)
(4)社会有了阶级划分以后,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固定下来并不断强化和发展,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促进了古代科学文化的繁荣。(2分)
44.答:(1)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不能单个人孤立进行,必须相互依赖、互相合作,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2分)
(2)劳动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更加密切和坚固。随着劳动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愈加丰富。(2分)
(3)劳动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的统一。劳动作为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既说明了人与自然界的本源联系,又揭示了人与自然界的根本区别。(2分)
四、论述题
45.答:(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它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在同实际相结合。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必须是将它的基本原理,同实际结合起来,用它去观察、研究和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僵死的教条。(4分)
(2)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决定的。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如果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联系客观实际和我们的思想实际,不是用来改造客观世界和我们的世界观,不是同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的实际能力结合起来,一句话,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完全失去了学习的意义。(4分)
(3)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并不是说读书和学习理论就不重要。恰恰相反,理论联系实际当然首先掌握理论,所以,必须要重视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我们不是反对学习理论,而是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4分)
46.答:(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遏制住,我国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4分)
(2)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第二,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第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第四,草地退化、沙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第五,生物多样化受到严重破坏。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剧贫困程度;二是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三是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4分)
(3)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的环境问题,一是要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要反对盲目乐观和消极悲观的两种错误态度。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要把发展生产和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与保持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做自然界的朋友,爱护自然,培育自然,建立起人与自然界全面和谐的关系。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盲目乐观和消极悲观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持盲目乐观态度的人,违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单纯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持消极悲观态度的人认为,要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就必须停止发展生产,扼杀科技进步,这种非历史主义态度必然导致历史的大倒退。(4分)
47.答:(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4分)
(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2分)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实现现代化。(3分)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3分)
点击查看全部真题 >>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广东省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全部内容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