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
温馨提示
亲爱的学员,您好!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6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主要矛盾是( )
A.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的矛盾
B.记者与编辑的矛盾
C.新闻传播者与新闻接收者的矛盾
D.社会管理者与新闻传播者的矛盾
2.在新闻心理学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方法论上称为( )
A.客观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扬弃的原则
3.引起报刊编辑在工作中产生心理活动的主要客体是( )
A.新闻事实
B.采访对象
C.记者的稿件
D.领导的意图
4.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创始人是( )
A.班杜拉
B.华生
C.西蒙
D.纽厄尔
5.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
A.记忆
B.思维
C.言语
D.气质
6.心理素质是一个多层面的系统,通常认为在构成心理素质模型的四个心理系统中,属于最内层的是( )
A.行为习惯系统
B.心向系统
C.心态系统
D.能力系统
7.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等是人才成长与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在心理素质模型中,这些因素属于( )
A.心向系统
B.心态系统
C.能力系统
D.行为习惯系统
8.非智力因素中的"意志",对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往往可以起到( )
A.调节作用
B.制约作用
C.强化作用
D.导向作用
9.社会认知效应中的"首因效应",属于( )
A.最近效应
B.近因效应
C.定势效应
D.第一印象
10.在思维类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属于( )
A.理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发散思维
D.形象思维
11.撰写通讯这种文体,应侧重于运用( )
A.常规思维
B.理性思维
C.形象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2.记者根据突发事件的出现及其变化来调整新闻的采写活动,这种思维策略属于( )
A.发散思维策略
B.聚合思维策略
C.理论驱动归纳策略
D.材料驱动归纳策略
13.新闻编辑在职业道德方面有见识的表现是( )
A.镇定果敢
B.清正廉洁
C.甘为"他人作嫁衣"
D.独具慧眼
14.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提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方式的,是美国心理学者( )
A.华生
B.乔治·凯利
C.霍夫兰
D.威特金
15.心理学中的"移情",包括两种含义:一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二是要( )
A.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B.站在大众的角度考虑问题
C.站在媒体的角度考虑问题
D.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
16.一般情况下,受众最易于舍弃、忘记的信息是( )
A.刺激强度小的信息
B.自己初次接触的信息
C.投合自己观点的信息
D.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
17.通过媒介的宣传,受众推翻了自己原有的心理倾向,而接受了新的观点,这种心理过程意味着( )
A.受众心理的产生
B.受众态度的形成
C.受众态度的改变
D.社会态度的改变
18.在新闻宣传中,提高媒介的可信性、增强说服力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是( )
A.反复宣传自己的主张
B.借用"他人之口",甚至"对方之口"
C.变"明示"为"暗示"
D.变"一面说"为"两面说"
19.有意识地将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方法,使其具有建设性、创造性,这种心理防卫机制被称为( )
A.注意力转移法
B.幽默法
C.精神升华法
D.自我安慰法
20.心理防卫机制属于一种( )
A.心理方式
B.心理治疗方法
C.心理适应性反应
D.自我保护措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新闻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有( )
A.现场观察法
B.访问调查法
C.档案分析法
D.心理测验法
E.定性分析法
22.新闻编辑的"胆"具体表现在( )
A.良好的敬业精神
B.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具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和魄力
D.镇定果敢
E.甘为"他人作嫁衣"
23.美国传播学者克拉帕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将受众对信息接收的选择性行为,具体分解为( )
A.选择性需要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目的
D.选择性理解
E.选择性记忆
24.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新闻受众态度的构成要素是( )
A.需要
B.动机
C.认知
D.情绪情感
E.行为意向
25.心理的任务是( )
A.解决心理困惑
B.治疗心理疾病
C.培养良好心态
D.保持身心健康
E.解决世界观问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新闻心理
27.新闻写作的心理状态
28.反应时
29.假设群体
30.亚健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1.简述采访对象的选择性.
32.什么是非智力因素?探讨非智力因素对新闻工作者的影响意义何在?
33.什么是"理论驱动归纳"思维策略?它有哪些特点?
34.新闻编辑的受众意识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35.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对传播者的心理影响,一般是通过哪些方式表现出来的?
36.新闻传播者的权威性指什么?为什么新闻传播者的权威性能够影响受众态度的改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37.试述新闻受众兴趣的含义、类型以及研究受众兴趣对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性.
38.结论的"引出"与结论的"得出"有什么区别?你认为在新闻宣传中采用哪一种方式更能影响受众态度的改变?理由何在?
六、应用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39.试用记者对采访对象的社会认知理论分析以下实例,并说明其得失.
通讯《事业、爱情、家庭——著名科学家谢希德和曹天钦的故事》获得了1989年全国晚报好新闻奖.以下是该通讯作者孙洪康的采访心得:
1988年春,原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当选上海市政协主席,报社指令我去写专访.经我的再三请求,谢教授才答应在会议结束后,在下楼的间隙同我聊几句.三言两语成不了文,怎么办?我想只有跟踪追击.于是我骑上自行车,向华东医院进发.因为,当时谢希德的丈夫曹天钦因病住院,他也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到医院后,我很容易就打听到曹天钦的病房.
我本想请谢教授再补充几句就行了,可来到病房门前,侧首门里,只见曹先生呆愣愣地坐在轮椅上,谢教授正微笑着用汤匙喂他吃饭,嘴里还像哄小孩似地在絮叨着什么.这幕情景令我由衷地感动.
我凭职业敏感,认定在这个小小的病房里,展示着纯真的爱情,高尚的心灵.产生这一感觉后,我没有急于动笔,我明白涉及一个著名人物的事要谨慎,要占有大量材料,要拣取有特色的细节.于是,我先后四次去病房采访,向专门护理曹先生的护士们探寻细节.之后,我又赴复旦大学找谢校长的秘书进行外围采访.在这个基础上,再约谢教授作了一次专题采访.前前后后,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收集了大量素材,只觉得许多话已憋到喉咙口,就想一吐为快,此时才动笔.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