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证据法学试题
温馨提示
亲爱的学员,您好!
课程代码:002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当事人所达成的调解协议制作的调解书属于( )
A.公文书证
B.私文书证
C.公证书证
D.一般书证
2.下列不属于当事人陈述特点的是( )
A.当事人陈述以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真切感知为内容
B.当事人陈述是全面的、真实的
C.当事人陈述与当事人的其他诉讼行为并非完全一致
D.当事人陈述是在诉讼过程中形成的证据
3.在民事诉讼中,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那么对于该主张( )
A.应当由对方当事人证明
B.可以直接推定成立
C.应当由法院查明
D.应当由证据持有人证明
4.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是( )
A.审判人员
B.当事人
C.律师
D.鉴定人
5.下列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不存在任何例外
B.非法证据中的"证据"是指言词证据
C.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纠正违法取证行为
D.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适用于刑事诉讼
6.通说上的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不包括( )
A.直观性
B.关联性
C.合法性
D.真实性
7.在一宗机动车买卖合同诉讼中,卖方要求买方支付合同价款,而买方则主张卖方在缔约过程中隐瞒了车辆已经设定担保的事实,并且提供了相应的担保合同书.该担保合同书不属于( )
A.派生证据
B.最佳证据
C.直接证据
D.实物证据
8.根据证据的来源,可将诉讼证据分为( )
A.本证和反证
B.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C.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D.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9.在审查判断证据的各种方法中,辨认法是指( )
A.对证据逐一进行个别审查的方法
B.对两个以上的证据进行比较,寻找其差异和共同点的方法
C.将若干证据所反映的事实联系起来考察,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协调一致的方法
D.审判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的物品、场所和人身进行识别的方法
10.在刑事自诉案件中,承担证明责任的是( )
A.自诉人
B.法院
C.检察院
D.公安机关
11.在刑事诉讼中,质证的主体不包括( )
A.公诉人
B.辩护人
C.自诉人
D.法官
12.下列表述中能够正确反映证据能力与证据力之间关系的是( )
A.证据力是证据能力的简称,两者在内涵上是一致的
B.证据能力与证据力并不完全一致,证据力的内涵包括但又超出证据能力的内涵
C.证据能力与证据力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对诉讼证据的要求,前者决定证据资料可否作为定案依据,后者则决定证据资料对案件事实认定的影响力
D.证据能力与证据力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法院对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是否属实形成心证的根据,而后者则是指证据资料与待证案件事实之间关联性的强弱
13.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相比,行政诉讼特有的法定证据种类是( )
A.现场笔录
B.鉴定结论
C.当事人陈述
D.勘验笔录
14.下列表述中能揭示出推定的本质的是( )
A.推定是一种法定的事实认定方法,因此在具体运用推定方法时,只需遵从一般的证明法则
B.推定其实是一种法律上的拟制,即通过法律的特别规定,将诉讼中符合一定条件的事实拟制为真实
C.在现代证据立法中,推定的主要功能是调整证明责任的负担,凡是推定的事实即完全免除证明责任,并且不允许推翻
D."由基础事实推出结论事实"的推定为查明未知事实设置了一种替代性方法,减轻了待证事实的证明难度
15.下列有关证据失效排除规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证据失效排除规则在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法中均有明确规定
B.证据失效排除规则是强行性规范,在适用上没有例外情形
C.人民法院违反证据失效排除规则认定案件事实,采纳不应采纳的证据的,构成认定事实错误
D.刑讯逼供取得的证据无效,应适用证据失效排除规则予以排除
16.下列关于证明责任倒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证明责任倒置以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为前提,是一般原则的例外情形
B.所谓证明责任倒置,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本应由一方当事人证明的要件事实转由另一方当事人证明是真实的
C.证明责任的倒置与转移之间存在一些差别,例如证明责任倒置是一次性的,而证明责任的转移则可能多次发生
D.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原因主要包括证据距离的远近、举证能力的强弱以及实体法上的特别立法考量等
17.我国诉讼立法中,第一次将视听资料明确规定为独立的证据种类的是( )
A.民事诉讼法
B.刑事诉讼法
C.行政诉讼法
D.律师法
18.在调查收集证据的各种方法中,直接提取实物的方法是指( )
A.通过制作笔录提取证据材料
B.通过照片、录音、录像等手段提取证据材料
C.提取与案件有关的便于移动的物品和痕迹载体
D.通过制作模型提取证据材料
19.下列有关证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英美法系国家,证人一律不得就案件事实发表评价性的证言
B.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聋哑人作证可以采用口头陈述以外的其他表达方式
C.我国现行法律全面规定了证人豁免权
D.在大陆法系国家,当事人、鉴定人均被视为证人
20.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相同之处在于( )
A.都是主要证据
B.都是直接证据
C.都是原始证据
D.都是言词证据
21.下列关于对案件事实的自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认一旦作出,就不得撤销
B.自认的对象可以是案件涉及的所有事实
C.诉讼中的自认必须向本案审判人员做出
D.自认是明示自认不包括默认自认
22.诉讼法中的认诺是指( )
A.当事人对事实的承认
B.当事人对诉讼请求的承认
C.当事人对主要证据真实性的承认
D.当事人对调解协议效力的承认
23.诉讼证明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证明相比,相同之处是( )
A.证明的主体都是司法机关和诉讼当事人
B.证明的对象都是案件事实
C.都需要遵守法定的证明标准
D.都是人们的逻辑思维活动
24.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 )
A.法官内心确信
B.排除合理怀疑
C.优势证据
D.自由心证
25.下列关于证据保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证据保全是民事诉讼中的规定,我国的行政诉讼中不存在证据保全
B.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证据保全申请的,法院应当在48小时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C.证据保全分为诉前的证据保全和诉讼过程中的证据保全,对于诉前公证保全的证据,法院在诉讼中均不得推翻
D.对法院驳回证据保全的决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应当暂停保全措施的执行
26.下列关于法定证据法律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刑讯的方法获得证据
B.法官可以自由裁量证明力的大小
C.强调了遵守规则的意义
D.取代了神示证据法律制度
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直接证据的证明力一定大于间接证据
B.在刑事诉讼中,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C.最佳证据就是案件所有证据中最好的证据
D.原始证据的证明力一定大于传来证据
28.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证明的不同之处在于( )
A.保障实体法的实施
B.均须符合法定证明标准
C.为法院裁判提供事实基础
D.证明责任的具体分配
29.举证责任倒置在构成因素上的特点不包括( )
A.基本规范的前置性
B.倒置对象的局部性
C.待证事实的同一性
D.承担主体的对换性
30.《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该条规定属于( )
A.意见证据规则
B.相关证据规则
C.最佳证据规则
D.补强证据规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我国古代收集、审查证据的方法主要有( )
A.刑讯
B.五听
C.现场勘验
D.鉴定
E.对质
32.下列事实中,属于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是( )
A.民事权益发生的事实
B.民事权益变更的事实
C.民事权益消灭的事实
D.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
E.已被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
33.在英美法系,下列证据材料作为传闻证据时可以根据情况予以采纳的有( )
A.情况证据
B.公共文件
C.视听资料
D.学术论文
E.死者生前的陈述
34.关于刑事诉讼中书证的提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诉案件中书证主要由公诉机关提供
B.自诉案件中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书证原则上由原告人负责提供
C.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公安司法机关的要求,交出可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书证
D.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应当负责提供与犯罪有关的书证
E.被害人有责任提供证明被告人犯罪行为的书证
35.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询问证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
A.询问证人应当在证人的所在单位、住处或者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进行
B.询问证人时应当出示身份证明,并主动告知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C.询问未cheng年证人时,为了保护其合法权益,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D.询问多个证人时,为了使其证言相互印证,从而更好地辨别真伪,可以一并进行询问
E.询问证人时原则上应当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侦查人员在场,并由其中一人制作询问笔录
三、简答题(本大
[1]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