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犯罪学(二)》模拟试题汇总(上)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犯罪饱和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李斯特
D.加罗法洛
2.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先后经历的犯罪高峰有(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3.研究者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的条件以引导某种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4.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范围是( )
A.14周岁至16周岁
B.14周岁至18周岁
C.12周岁至18周岁
D.16周岁至18周岁
5.在美国犯罪学理论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当属埃德温·萨瑟兰的( )
A.不适应理论
B.智力低下理论
C.差别交往论
D.挫折攻击理论
6.龙勃罗梭的代表作是1876年出版的( )
A.《犯罪人论》
B.《论犯罪与刑罚》
C.《犯罪学》
D.《犯罪社会学》
7.把犯罪看成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没有刑法就没有犯罪的犯罪定义是( )
A.犯罪的功能定义
B.犯罪的法律定义
C.犯罪的社会学定义
D. 犯罪的实质定义
8.人种论在犯罪学流派中属于( )
A.犯罪生物学理论
B.犯罪社会学理论
C.犯罪心理学理论
D.犯罪精神病学理论
9.计算机犯罪的特点有隐蔽性、高智能性、巨大的危害性和( )
A.一定的连续性
B.一定的组织性
C.非组织性
D.一次性
10.犯罪行为最根本的特征是( )
A.社会性
B.违法性
C.过程性
D.社会危害性
11.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与犯罪的社会学定义间的关系是( )
A.完全不同
B.完全相反
C.没有联系
D.有一致也有区别
12.犯罪的性别特征方面,与女性相比,男性占整个犯罪的( )
A.相对多数
B.绝对少数
C.绝对多数
D.相对少数
13.加罗法洛首倡使用犯罪人分类的社会标准,他以犯罪人的行为有无道德感而将犯罪人分为自然犯和( )
A.社会犯
B.法定犯
C.政治犯
D.风俗犯
14.认为人的一切能力的差异都是环境造成的,是由环境和教育机构决定的,这一理论叫做( )
A.社会决定论
B.后天环境论
C.差别交往论
D.多因论
15.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在犯罪学上称之为( )
A.犯罪决意
B.犯罪诱因
C.犯罪动机
D.犯罪目的
16.从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行为实施前或实施后来划分,可分为( )
A.已久动机和突发动机
B.原发动机和继发动机
C.简单动机和复杂动机
D.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17.因杀人、伤害、抢劫等暴力犯罪而造成死亡的被害人,是( )
A.性被害人
B.贪财型被害人
C.被剥夺生命的被害人
D.轻信型被害人
18.对暴力犯罪和智能型犯罪进行分类的标准是( )
A.犯罪经历
B.犯罪性质
C.组织形式
D.行为特点和主客体特征
19.“多愁善感,微弱的刺激往往就能引起强烈的内心体验,常表现为行动迟缓、腼腆、有些孤僻”所描述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抑郁质
C.粘液质
D.胆汁质
20.固执己见,不计后果,狂妄自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好嫉妒的变态人格属于( )
A.偏执型变态人格
B.情绪不稳定型变态人格
C.意志薄弱型变态人格
D.冲动型变态人格
21.犯罪治安预防的特点是针对性、有效性和( )
A.专门性
B.单一性
C.群众性
D.普遍性
22.通过施加刑罚,使罪犯在道德上产生震动和觉醒,改恶从善的功能是指刑罚预防的( )
A.威慑功能
B.剥夺功能
C.惩罚功能
D.改造功能
23.在容易发生犯罪的各个局部范围内采取的专门性预防措施是( )
A.技术控制
B.社会控制
C.微观控制
D.宏观控制
24.被害人因实施了某种或某些行为而促进、诱引罪犯实施了针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在此情况下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的互动模式为( )
A.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
B.冲突模式
C.被害人推动模式
D.斯德哥尔摩模式
25.“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
A.贝卡利亚
B.萨瑟兰
C.菲利
D.李斯特
26.对社会各部门、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加以协调和处理的过程是指( )
A.结构整合
B.关系整合
C.规范整合
D.机构整合
27.使社会成为一个具有共同准则和凝聚力的团结的整体,增强公众对社会共同价值的遵从和适应的功能是指社会预防的( )
A.社会建设功能
B.社会整合功能
C.社会控制功能
D.社会化功能
28.心理预防的对象主要是( )
A.未犯罪的正常人
B.罪犯
C.变态人格者
D.精神病患者
29.为了保护某些器械的功能而增设的非正常操作的装置是( )
A.监测装置
B.报警装置
C.抗阻装置
D.自救装置
30.把犯罪视为是个体、社会以及个体与各种社会化机构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相互社会心理作用的结果的犯罪学派是( )
A.社会异常论
B.文化冲突论
C.亚文化群论
D.社会控制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犯罪人的价值观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有( )
A.腐朽的幸福观
B.错误的英雄观
C.为所欲为的自由观
D.无原则的友谊观
E.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32.龙勃罗梭的主要学术观点有( )
A.社会异常论
B.模仿规律
C.天生犯罪人论
D.处罚个别化
E.环境改造论
33.犯罪动机的特点有( )
A.内在性
B.复杂性
C.动态性
D.外在性
E.反映性
34.按犯罪的组织形式,犯罪类型的划分包括( )
A.共同犯罪
B.团伙犯罪
C.集团犯罪
D.黑社会犯罪
E.暴力犯罪
35.刑罚预防的主体包括( )
A.国家立法机关
B.公安机关
C.检察机关
D.监狱
E.法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被害人的刺激性
37.犯罪行为
38.重新犯罪
39.犯罪原因
40.犯罪治安预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简述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
42.简述被害人的概念及其含义。
43.简述城市社区环境对犯罪的促进作用。
44.简述综合治理的实践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12分,共21分)
45.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弊端对犯罪的影响。
46.论刑事立法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2.C 3.B 4.B 5.C
6.A 7.B 8.A 9.A 10.D
11.D 12.C 13.B 14.B 15.C
16.B 17.C 18.D 19.B 20.A
21.A 22.D 23.A 24.C 25.D
26.A 27.B 28.A 29.C 3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ABCDE
32.CDE
33.ABCDE
34.ABCD
35.A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被害人本身存在并显露出引起加害人注意,诱发其犯罪行为的特点。
37.是指由犯罪人直接实施的具体活动表现出来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38.指行为人受到刑罚后,再次实施犯罪。
39.能够引起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及其过程、结构和作用机制。
40.是指以公安保卫部门等专门的社会控制力量为主体,广大社会民众协同进行的旨在维护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社会管理和控制的活动与措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1.(1)犯罪时间。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犯罪行为的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二是犯罪活动的延缓时间。
(2)犯罪空间。即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处所和范围。
(3)人物。既包括犯罪行为的犯罪人,也包括犯罪行为指向的人或物。
(4)犯罪工具。它是犯罪分子达到犯罪目的必需的物质媒介。
(5)行为方式。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的举止和动作,这是架在犯罪人同犯罪对象间的桥梁。
42.在犯罪学中所说的被害人,单纯指因受犯罪行为侵害而使其人身或财物遭受损害的人,为了区别于其他受害人,犯罪学家把这类被害人称之为“刑事被害人”或“犯罪被害人”。
具体地说,犯罪学中的被害人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1)被害人是遭受了一定的损失或损害的人。
(2)被害人是危害结果的直接或间接承受者。
(3)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侵害对象或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主体。
(4)从外延来说,既然肯定被害人是危害结果的承受者,则一切遭受犯罪侵害、承担危害结果的“人”,均属被害人。
43.(1)城市社区环境有利于提供犯罪场所和机会。
(2)城市社区环境为被害人孕育了犯罪被害的地理环境。
(3)城市社区可诱发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和沾染犯罪手段。
44.(1)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
(2)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3)法治原则。
(4)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原则。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5小题9分,46小题12分,共21分)
45.(1)学校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是培育精神文明的摇篮,学校环境总的说来是起着预防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学校环境仍然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对于在校学生的成长起着不良的影响和作用,客观上成为犯罪原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2)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
(3)教育管理简单化。
(4)各种收费太多。
46.刑事立法是社会对犯罪现象作出的正式反应和控制方式之一,在预防和控制犯罪中刑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1)界定犯罪标准,明确打击对象。
(2)设立刑罚以及非刑罚处罚措施,从而规定了打击犯罪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3)明确专门机关的职能分工及其活动原则,规范刑事诉讼以及刑罚执行程序,保证刑事司法程序正义。
(4)统一与犯罪作斗争的政策、原则和策略,规范和指导刑事司法以及整个预防犯罪活动。
(5)传达道德律令和刑法禁令,规范人的行为,引导社会心理,抑制犯罪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定条件下犯罪升降变化和发展演进的必然趋势被称为( )
A.犯罪原因
B.犯罪特点
C.犯罪规律
D.犯罪属性
2.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犯罪人类学派对犯罪原因的探讨实现了从犯罪行为向( )
A.被害人的转变
B.犯罪思想的转变
C.犯罪情境的转变
D.犯罪人的转变
3.当代犯罪学研究特点之一是( )
A.社会学派的复兴
B.新古典学派的出现
C.犯罪原因“单元论”范围扩大
D.狭义犯罪学成为主流
4.菲利认为预防犯罪的根本在于改变( )
A.精神状态
B.社会结构
C.社会环境和条件
D.生活习惯
5.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创立了( )
A.犯罪地理学
B.犯罪生态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遗传学
6.狭义犯罪学将犯罪和犯罪现象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研究,其核心在于揭示( )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犯罪对象
D.犯罪预防
7.我国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一个( )
A.行政组织
B.自治组织
C.政府部门
D.党的组织
8.预防重新犯罪属于犯罪防控系统的( )
A.第一个层面
B.第二个层面
C.第三个层面
D.第四个层面
9.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力防控系统的是( )
A.邻里守望
B.公寓式管理
C.街区的防护性巡逻
D.单位内部的防护性设施
10.犯罪预防中的物防与技防的区别是( )
A.物质设施的形态不同
B.运用和操作的人员不同
C.预防指向的对象不同
D.预防技术含量多少的不同
11.加罗法洛的犯罪原因观是把犯罪的原因归结为( )
A.文化因素
B.自然因素
C.人的心理因素或遗传因素
D.经济因素
12.龙勃罗梭认为刑罚的目的应是( )
A.惩罚
B.教育
C.社会防卫
D.报应
13.在犯罪学研究的分析方法中,统计分析法是对犯罪材料的( )
A.定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既定量又定性的分析
D.非定量也非定性分析
14.那些在自身带有被害性因素,并且在某些外界因素和条件影响下,已经进入或有可能进入被害情境的人被称为( )
A.有责任被害人
B.无责任被害人
C.既然被害人
D.潜在被害人
15.一个人对周围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被称为(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情绪
16.改革开放后,对刑事犯罪的第一次严打始于( )
A.1980年
B.1983年
C.1987年
D.1992年
17.同某些类型犯罪的升降有一定函数关系的因素是( )
A.犯罪原因
B.犯罪条件
C.犯罪根源
D.犯罪的相关因素
18.那些实施了越轨、违法、犯罪或主观上有一定过错而导致被害的人被称为( )
A.机会性被害人
B.状态性被害人
C.有责任被害人
D.无责任被害人
19.犯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缺乏对社会规范的认同,缺乏真诚、健康的人际关系,具有 ( )
A.遗传倾向
B.社会认同倾向
C.反社会倾向
D.异常倾向
20.腐败现象对犯罪具有( )
A.缓和作用
B.抑制作用
C.疏导作用
D.刺激作用
21.反文化对主文化的冲击,可以使个体的内控机制( )
A.强化
B.弱化
C.形成
D.消失
22.犯罪原因系统又称( )
A.犯罪行为体系
B.犯罪类型结构
C.犯罪动态体系
D.犯罪原因结构
23.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易遭受犯罪侵害的主要是( )
A.女性成年人
B.男性成年人
C.女性未成年人
D.男性未成年人
24.在隐案研究中采用的让被调查人回答是否看到他人犯罪或受害的方法是( )
A.受害调查
B.自述调查
C.知情调查
D.重点调查
25.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案件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
A.发案率
B.破案率
C.人犯率
D.定罪率
26.临床犯罪学的研究中心是( )
A.被害人
B.社会环境
C.犯罪人
D.犯罪技术
27.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近年低年龄层犯罪( )
A.趋于稳定
B.逐渐增加
C.逐渐减少
D.变化不定
28.在犯罪学中,最早的犯罪人分类旨在( )
A.探讨犯罪原因
B.犯罪预防
C.犯罪人刑事责任个别化
D.研究犯罪现象
29.研究犯罪原因是( )
A.认识犯罪手段的基础
B.认识犯罪状况的基础
C.认识犯罪形式的基础
D.搞好犯罪预防的基础
30.犯罪条件对犯罪的产生是( )
A.必要的
B.必然的
C.不必要的
D.可有可无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家庭的功能有( )
A.生产功能
B.消费功能
C.社会保障功能
D.教育功能
E.精神生活功能
32.在犯罪学界,对遗传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大致是从以下方面进行的( )
A.染色体异常与犯罪
B.冲突与犯罪
C.孪生子女与犯罪
D.不良心理与犯罪
E.收养子女与犯罪
33.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比较常见的犯罪动机有( )
A.贪利型的犯罪动机
B.报复型的犯罪动机
C.反社会型的犯罪动机
D.情欲型的犯罪动机
E.自慰型的犯罪动机
34.西方国家对轻微违法人员转处的措施有( )
A.赔偿
B.心理治疗与咨询
C.拘留
D.社区服务
E.没收财产
35.犯罪属性包括( )
A.稳定性
B.相对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E.综合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工具
37.典型调查
38.犯罪中预防
39.社会解组论
40.犯罪明数
41.犯罪辐射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改革开放后犯罪活动方式、活动空间及手段的特点。
43.简述研究犯罪被害人的意义。
44.哪些不良的邻里环境会对个体犯罪产生影响?
45.简述塞林的文化冲突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46.试论犯罪学与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47.试论犯罪的文化原因及预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学科性质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是一门( )
A.规范性科学
B.事实性或陈述性科学
C.理论性科学
D.形式性科学
2.在分析犯罪原因时,龙勃罗梭认为气候( )
A.会影响犯罪
B.不会影响犯罪
C.决定犯罪的产生
D.仅对犯罪的数量有影响
3.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
A.犯罪的社会预防
B.犯罪的心理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4.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
A.发展经济
B.制定法律
C.改善教育
D.奖励美德
5.加罗法洛赞成“天生犯罪人论”,提出了( )
A.犯罪原因三元论
B.自然犯罪的概念
C.同心圆说
D.犯罪饱和法则
6.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是( )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
B.边沁学说的核心
C.费尔巴哈学说的核心
D.萨瑟兰学说的核心
7.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 )
A.犯罪率
B.犯罪现象
C.犯罪行为
D.犯罪明数
8.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犯罪区域分布取决于(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犯罪人的因素
D.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
9.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综合性
D.主观性
10.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 )
A.横向比较分析
B.纵向比较分析
C.描述性分析
D.解释性分析
11.在犯罪数量统计方面,犯罪学常用的指标是( )
A.发案数
B.立案数
C.判决数
D.犯罪明数与犯罪暗数之和
12.在我国的犯罪数量统计中,公安机关的立案数约占全部立案数的( )
A.45%
B.65%
C.75%
D.90%
13.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 )
A.阶级性
B.相对性
C.社会性
D.政治性
14.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是指( )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以后的时期
15.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 )
A.体格性格分型说
B.模仿论
C.中性化说
D.智能低下理论
16.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
A.内容体系
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
17.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犯罪现象为中心,与一切犯罪现象都发生联系的因素组类是( )
A.犯罪情境
B.犯罪的一般原因
C.犯罪的具体原因
D.犯罪根源
18.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
A.社会形态
B.宏观社会制度
C.中观社会制度
D.微观社会制度
19.经济发展与犯罪数量之间( )
A.存在着同步增长的规律
B.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
C.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没有任何关系
20.家庭对犯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个体( )
A.体质发育的影响
B.人格形成的影响
C.生理异常的影响
D.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21.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著名的( )
A.亚文化论
B.亚文化群论
C.文化解组论
D.文化冲突论
22.世界各国衡量犯罪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 )
A.被害数量
B.被害率
C.被害风险率
D.被害死亡率
23.被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性是( )
A.被害的可猎性
B.被害的诱发性
C.被害的易感性
D.被害的受容性
24.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著名理论是( )
A.暴露理论
B.幸福计算理论
C.社会控制论
D.社会防卫论
25.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 )
A.状态性被害人
B.流动型被害人
C.机会性被害人
D.疏忽型被害人
26.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 )
A.犯罪预测的内容
B.犯罪预测的时间
C.犯罪预测的条件
D.犯罪预测的空间
27.在犯罪预测的定量分析中,依据连续性原理与数理逻辑进行推断的方法是( )
A.特尔菲法
B.对比类推法
C.相关推断法
D.比例推断法
28.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 )
A.惩戒性预防
B.控制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
D.堵塞性预防
29.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 )
A.首要环节
B.积极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重要措施
30.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 )
A.预防重新犯罪
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
D.抑制犯罪动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
A.康德
B.贝卡利亚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E.边沁
32.犯罪现象的属性有( )
A.政治性
B.历史性
C.恒长性
D.社会性
E.文化性
33.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 )
A.犯罪发生的根源
B.犯罪发生的条件
C.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
D.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上犯罪产生的原因
E.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
34.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是( )
A.互相对立的
B.互相依存的
C.互相包容的
D.互相认同的
E.互为主从的
35.影响个体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 )
A.不良的认识观念
B.畸形的需要
C.不良的动机倾向
D.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
E.消极的心理状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的起伏律
37.犯罪组织形式
38.犯罪原因等级
39.职业型被害人
40.因果分析预测法
41.疏导性预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犯罪社会学在现代犯罪学研究中的地位及其体现。
43.简述犯罪行为与犯罪动机之间的关系。
44.简述差异交往论。
45.简述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46.试论述情境犯罪预防理论。
47.试论述人格障碍的特征及人格障碍与犯罪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885年出版著作《犯罪学》的学者是
A.托皮纳尔
B.加罗法洛
C.费尔巴哈
D.德哈尔特
2.犯罪学是一门
A.心理学类学科
B.从属学科
C.单一学科
D.综合性学科
3.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科学社会主义者认为,犯罪的根源在于
A.社会分层
B.分配不公
C.私有制
D.财富不均
4.杰里米·边沁是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学说的核心是
A.自由意志理论
B.功利主义理论
C.保安处分论
D.社会契约论
5.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认为犯罪原因可分为
A.人类学、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
B.生物学、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
C.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因素
D.人类学、空间学和社会环境因素
6.下列学者中,从事犯罪人类学研究的是
A.德国的李斯特
B.英国的格林
C.法国的塔尔德
D.美国的塞林
7.通过收集某一地区特定时期的犯罪数据,总结该地区犯罪特点的研究方法是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思辨研究
D.演绎研究
8.在毒品犯罪调查中,让中学生填写关于自己在过去一年中是否有涉毒行为的问卷。这种调查方式是
A.自我报告调查
B.参与调查
C.被害人调查
D.滚雪球调查
9.为了科学收集资料和研究问题而确定研究思路、制定研究计划的过程被称为
A.确定选题
B.提出假设
C.研究设计
D.资料收集
10.以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为主要特征的犯罪类型是
A.经济犯罪
B.暴力犯罪
C.毒品犯罪
D.财产犯罪
11.犯罪行为与个人的具体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下列诸项中,属于具体生活环境的是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文化环境
D.社区环境
12.犯罪人在人生态度、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基本看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被称为犯罪人的
A.人生观特征
B.世界观特征
C.情感特征
D.生活方式特征
13.犯罪现象是指一国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犯罪现象属于
A.心理现象
B.法律现象
C.社会法律现象
D.社会伦理现象
14.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犯罪统计数量之间依次存在着
A.恒比关系
B.明、暗数比例关系
C.递减的“漏斗效应”关系
D.递增的“漏斗效应”关系
15.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我国1959年至1961年犯罪现象特点的是
A.在类型上,以侵财犯罪居多
B.在活动方式上,流窜犯罪增多
C.在性别比例上,女性犯罪数量居多
D.在主体上,以新滋生的犯罪人为主
16.表达犯罪率的常用方式是
A.起/万
B.起/百
C.起/十万
D.起/干
17.犯罪被害人的财产损失属于
A.物质损失
B.精神损失
C.无形损失
D.人身损失
18.集资诈骗的被害对象具有广泛性、不特定性的特点,该类被害为
A.再次被害
B.重复被害
C.共同被害
D.多次被害
19.最先提出被害人与犯罪人存在互动关系的学者是
A.本杰明·门德尔松
B.马文·沃尔夫冈
C.詹姆斯·加罗法洛
D.汉斯·冯·亨悌
20.研究发现,在暴力犯罪中,经常以家庭为活动中心的人被害风险最低,而很少以家庭为活动中心的人则被害风险最高。这一结论再次验证了
A.生活方式暴露理论
B.个人被害因素理论
C.同质群理论
D.被害人化理论
21.对于人面部长相、头盖骨形状、身体整体结构、体型等内容与犯罪关系的研究属于
A.遗传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B.体质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C.神经系统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D.生化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22.根据挫折-攻击理论,犯罪行为,特别是暴力犯罪行为是对挫折的
A.内罚性反应
B.外罚性反应
C.无罚性反应
D.合理化反应
23.广义的犯罪刑事对策包括刑事惩罚对策与
A.社会预防对策
B.刑事立法对策
C.刑事司法对策
D.刑事执行对策
24.“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宽”的表现除非犯罪化、非监禁化以外,还包括
A.非监控化
B.非诉讼化
C.非司法化
D.非执行化
25.目前西方国家的罪犯矫正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监控手段的科技化;矫正模式的社会化;处遇方式的多样化以及
A.矫正机构的国营化
B.矫正机构的民营化
C.监控措施的严厉化
D.矫正模式的监禁化
26.当今世界各国在行刑及罪犯矫正工作中尊重和保障罪犯作为人的地位和基本权利,其遵循的罪犯矫正原则是
A.人道化原则
B.矫治化原则
C.特殊威慑原则
D.一般威慑原则
27.目前我国罪犯矫正方法主要包括
A.分类矫正、管理矫正、教育矫正、劳动矫正
B.行为矫正、管理矫正、教育矫正、劳动矫正
C.宗教矫正、管理矫正、教育矫正、劳动矫正
D.管理矫正、教育矫正、劳动矫正、心理矫正
28.20世纪30~50年代,在教育刑思想影响下,监狱行刑出现了
A.隔离模式
B.医疗模式
C.社区参与模式
D.家庭模式
29.针对有不良行为和处于违法犯罪边缘、具有犯罪危险性的社会成员而采取的管束性措施被称为
A.堵塞性预防
B.控制性预防
C.惩戒性预防
D.疏导性预防
30.下列诸项中,属于减少犯罪收益措施的是
A.财产标记
B.自然监督
C.转移犯罪人
D.入口控制
以上就是关于《2019年自考《犯罪学(二)》模拟试题汇总(上)》的全部内容,如需了解更多学历提升、自考报名报考时间、自考报名流程、自考院校和专业查询、开考时间安排、自考课程、自考教材购买等的相关问题,可随时添加广东自考网《专业老师微信》进行在线沟通了解哦~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