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笔记——第七章市民与市民参政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一节 市民与市民素质
一、 市民的概念
1. 市民,又称城市居民,通常是指具有城市有效户籍和常住在市区的合法公民。P167
2. 我国市民概念的基本要件包括:
1) 从身份上看,城市居民的首要条件是持有有效的城市户藉。
(1) 我国一直采取严格的城市居民户籍制度;尽管这种限制基本符合实际需要,但在客观上却表现为一种非常落后的“身份制”残余。
(2) 在大部分农业过剩劳动力成功地被截流在小城镇,发达地区的一些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3) 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市民概念创新的关键。
2) 从地域上看,市民是指居民和生活在市辖区或城区范围内的居民。(1)那些富裕起来的市民开始在城乡结合部居家置业。(2)周边地区甚至外省区的大批民涌入城市。
3) 从职业上看,市民是指事非农业劳动的职业群体。
(1) 城郊结合部出现了亦工亦农、亦城亦乡的广大区域。
(2) 城市周边和外省区农民大量涌入市区从事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
小结: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把市民看做是居住、工作和生活在城市里的合法公民。
二、 市民的构成
1. 现代社会可划分为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1) 在职业上,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城市则以非农业生产为主。
2) 在环境方面,乡村以自然环境为主,城市则以人造环境为主。
3) 在人口密度和规模上,乡村规模小,人口密度低,而城市则相反。
4) 在居民构成上,乡村具有同质性和稳定特点。
5) 在社会关系方面,主要社会关系大都来自初级集团的第一层社会关系,而市民通常都属于复数以上的社会集团;农民采取直接的、情感的、连续的、朴素的、内向的方式进行交往,而市民采取直接的、理性的、断续的、复杂的、外向的方式进行。
2. 市民构成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1) 人格构成,是市民素质的内核;其特征5点P170是:(1)理性重于情感;(2)时尚重于传统;(3)个人主义倾向(即市民在人际系中富有秘密性、利已性、排他性色彩);(4)消费主义倾向;(5)较强的心理调适与平衡能力。
2) 市民的社团构成有2部分P172,包括:
(1) 初级集团,主要有血缘关系集团、地缘关系集团、学缘关系集团以级事缘关系集团。
(2) 次级社会集团,主要有邻里关系集团、社区关系集团和社会关系集团。
3) 市民的文化构成或价值构成,是一个复杂的价值体系,反映着一般市民文化和某个城市所特有的价值倾向,具有继承性、统一性、规范性、和谐性特点。P173
三、 市民素质与市民参政
1. 影响市民素质的主要因素
市民素质:即市民的价值信仰、道德心理、知识能力等因素复合而成的一种集体人格状态,即一个城市的居民,在其人格构成、社团构成和文化构成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形成的整体人格倾向。P173
市民素质一般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A市民对城市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B市民的语言、地理、历史和传统的情感与意志特征;C市民的文化、价值、知识和能力素质(是市民素质的内核或内在构成)状况;D市民的道德水平和城市精神的塑造(包括市民对居住城市素质的外部表现)。
2. 市民素质的3个P175-176特点:A整合性;B相对稳定性;C可塑性;
3. 市民参政与市民素质的提高,主要因素有:
1) 市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市民参政意识的培养和提高。现代城市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市民亦是“开放性的自我”,市民参政意识的3个P178特点:(1)自主性;(2)多样性;(3)客观性。
2) 市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市民参与城市公共事务和公益活动和程度,一般来说市民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活动的频度和程度越高,越能有效提高市民素质,原因是:市民参政过程是A市民相互学习和沟通的过程;B是市民提高自我修养,实现行为自律的重要途径;C市民参政可以提高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决策质量。
第二节 市民权利与义务
一、 市民权利与义务的法律依据
1. 市民的基本权利包括P179-P180:A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B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方面的权利和义务;C享有人身自由方面的权利和义务;D享有劳动、休息和社会福利方
一、 市民的概念
1. 市民,又称城市居民,通常是指具有城市有效户籍和常住在市区的合法公民。P167
2. 我国市民概念的基本要件包括:
1) 从身份上看,城市居民的首要条件是持有有效的城市户藉。
(1) 我国一直采取严格的城市居民户籍制度;尽管这种限制基本符合实际需要,但在客观上却表现为一种非常落后的“身份制”残余。
(2) 在大部分农业过剩劳动力成功地被截流在小城镇,发达地区的一些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3) 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市民概念创新的关键。
2) 从地域上看,市民是指居民和生活在市辖区或城区范围内的居民。(1)那些富裕起来的市民开始在城乡结合部居家置业。(2)周边地区甚至外省区的大批民涌入城市。
3) 从职业上看,市民是指事非农业劳动的职业群体。
(1) 城郊结合部出现了亦工亦农、亦城亦乡的广大区域。
(2) 城市周边和外省区农民大量涌入市区从事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
小结: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把市民看做是居住、工作和生活在城市里的合法公民。
二、 市民的构成
1. 现代社会可划分为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1) 在职业上,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城市则以非农业生产为主。
2) 在环境方面,乡村以自然环境为主,城市则以人造环境为主。
3) 在人口密度和规模上,乡村规模小,人口密度低,而城市则相反。
4) 在居民构成上,乡村具有同质性和稳定特点。
5) 在社会关系方面,主要社会关系大都来自初级集团的第一层社会关系,而市民通常都属于复数以上的社会集团;农民采取直接的、情感的、连续的、朴素的、内向的方式进行交往,而市民采取直接的、理性的、断续的、复杂的、外向的方式进行。
2. 市民构成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1) 人格构成,是市民素质的内核;其特征5点P170是:(1)理性重于情感;(2)时尚重于传统;(3)个人主义倾向(即市民在人际系中富有秘密性、利已性、排他性色彩);(4)消费主义倾向;(5)较强的心理调适与平衡能力。
2) 市民的社团构成有2部分P172,包括:
(1) 初级集团,主要有血缘关系集团、地缘关系集团、学缘关系集团以级事缘关系集团。
(2) 次级社会集团,主要有邻里关系集团、社区关系集团和社会关系集团。
3) 市民的文化构成或价值构成,是一个复杂的价值体系,反映着一般市民文化和某个城市所特有的价值倾向,具有继承性、统一性、规范性、和谐性特点。P173
三、 市民素质与市民参政
1. 影响市民素质的主要因素
市民素质:即市民的价值信仰、道德心理、知识能力等因素复合而成的一种集体人格状态,即一个城市的居民,在其人格构成、社团构成和文化构成的相互作用关系中形成的整体人格倾向。P173
市民素质一般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A市民对城市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B市民的语言、地理、历史和传统的情感与意志特征;C市民的文化、价值、知识和能力素质(是市民素质的内核或内在构成)状况;D市民的道德水平和城市精神的塑造(包括市民对居住城市素质的外部表现)。
2. 市民素质的3个P175-176特点:A整合性;B相对稳定性;C可塑性;
3. 市民参政与市民素质的提高,主要因素有:
1) 市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市民参政意识的培养和提高。现代城市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市民亦是“开放性的自我”,市民参政意识的3个P178特点:(1)自主性;(2)多样性;(3)客观性。
2) 市民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市民参与城市公共事务和公益活动和程度,一般来说市民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活动的频度和程度越高,越能有效提高市民素质,原因是:市民参政过程是A市民相互学习和沟通的过程;B是市民提高自我修养,实现行为自律的重要途径;C市民参政可以提高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决策质量。
第二节 市民权利与义务
一、 市民权利与义务的法律依据
1. 市民的基本权利包括P179-P180:A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B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方面的权利和义务;C享有人身自由方面的权利和义务;D享有劳动、休息和社会福利方
[1]
以上就是关于《市政学笔记——第七章市民与市民参政》的全部内容,如需了解更多学历提升、自考报名报考时间、自考报名流程、自考院校和专业查询、开考时间安排、自考课程、自考教材购买等的相关问题,可随时添加广东自考网《专业老师微信》进行在线沟通了解哦~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